圆桌论坛1:新能源汽车时代,怎样的技术价值更能被用户感知

  2022年11月8日-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汽车行业首场盛会,本届论坛以“聚力行稳蓄势新程”为主题,共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16个主题论坛”,以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与行业精英一起贯彻新精神,研判新形势,共商新举措。其中,在11月10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16:第四届新能源汽车技术品牌高峰论坛”上,举办了以“新能源汽车时代,怎样的技术价值更能被用户感知”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主持人:金超
  对话嘉宾: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安健
  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展术

  比亚迪王朝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 路天

  阿维塔科技副总裁 王金海
  智己汽车CTO 郭辉

  smart品牌全球研发总工程师 杜汉斌博士

  金超(主持人):看到很多老领导朋友,也有刚刚认识的新朋友,我们第一组的圆桌讨论话题,是想围绕新能源汽车时代,什么样的技术品牌价值更能够被用户感知到?做这次论坛之前我有很多思考,我们作为80后最开始接触个人PC的时候,都会想到英特尔是好的电脑标签,我们就在想如果我们在新的汽车时代,什么样的技术品牌价值更能够被用户感知到?在座6位车企的嘉宾代表,自己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我们先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周安健:这个问题是对我自己灵魂的拷问,30年汽车行业从业,20年新能源耕耘,一直是做技术领导,我认为今天这个题目就是对我的灵活拷问。
  结合我们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技术价值要被用户更好的感知,一定要具备两大特征:
  1、你是不是解决了用户痛点。
  2、你是不是给用户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既有操作行为上的,甚至还有情感上的。
  这两点是我们实践的总结。
  基于此,在我们全新推出的深蓝品牌里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比如说在我们全新的平台上,我们构建了多动力组合,有纯电两驱/四驱,还有燃油的增程等等,多配置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比如针对里程焦虑,就是用增程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我们满油满电,既有纯电动的驾驶感,也有出行无忧,这是动力配置上。
  第二,冬季的低温充电和行驶的问题,我们也是自主研发了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通过电驱动和电池相互的互动配合,让电池自加热,可以在5分钟内由零下30度升温到零下10度以上,大大改善了用户在低温下的充电难、动力不好、里程短。
  第三,在电池安全上,我们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安全策略和机制。原来除了常规的不让电池过充、过放、过流,我们还加上了被动安全,一旦有个别的电芯有热失控的发现,我们通过组合降温等手段,让整个电池包起火不燃烧。同时我们结合大数据云端,在使用过程中对于车辆电池进行实时诊断。这样的话,在有“小病”的时候就提醒用户做维护保养,做提前的预警。
  通过三层保护:主动、被动、大数据云端,实现电瓶的更安全。这些都是针对用户的痛点,安全的问题、里程的问题、冬季充电问题等等。
  在驾乘体验方面,举一个小的场景。通常我们的显示屏都是为了司机驾驶员来准备的,在这次因为我们使用了大屏,通过大屏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们把这次的设计做了“向日葵”智能转向设计,让我们的副驾利用这个屏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有很多用户驾乘体验的细节,我们也深入往极致上做。这些都是我们案例的思考,都在我们深蓝上进行了体现。
  告诉大家一个数据,在我们深蓝03发布上市以后,我们在北京地区做了调查,北京既没有补贴,就是市场用户选择的话题。在这里面,选择增程版的超过57%,这个我们认为也是用户对于如何解决用户痛点,如何有更好驾乘体验产品的认可。
  金超(主持人):周总讲的也是以北京区域为代表的用户,感知到了长安深蓝SL03技术品牌带来的价值。
  刘展术:开始之前先感谢中汽协组织这样的活动,非常不容易。前段时间在武汉被关了几天,今天发现回不了家。我刚才看了一下对话嘉宾的名单,我发现大家都是CTO或者总工,是非常专业的,我是做marketing的,可能不是非常专业。
  我回到这个问题,怎样的技术价值更被用户感知?如果从回答问题的角度,我想三个点:
  1、这个技术在用户学习的成本一定非常低,比如说车机的设置或者开启某一个技术,应该是一键,或者在菜单里面可以快速找到,用户不需要经过5分钟的教学视频就可以学会,这是第一点。有很多非常牛的功能,由于隐藏的太深,可能用户根本感知不到。
  2、用户对于这个技术,虽然很牛,但是用户的感知要非常强烈。我们很多时候跟用户沟通的时候,我们有空气悬架会让你变得舒适,这个东西用户就无法感知,他得看到比对之后才会有感知,所以用户一定要有感知。比如说岚图的车有一个特点,它完全没有味道,因为它用了大量的水性材料,所以它是环保的。我闺女买车就一个要求,上车之后她闻了之后没有味道,她闻到岚图之后就说这台车可以,所以它要高感知才行。
  3、高性价比。如果确实是很牛的技术,但是你定价非常高,比如说在最高配的选装里面才有,用户就感知不到。举个例子,比如说岚图都配备了空气悬架,通常以往大家都知道空气悬架是百万级的车才会有的,当我们把这个车下放到30几万车的时候,用户对于这个感知就会很强烈。很多人买我们岚图Free的SUV,就是冲着空气悬架去买的。
  所以总结起来,第一是学习成本、高感知、高性价比,这样才能被用户可感知到。
  金超(主持人):作为媒体角度,我们也看到了岚图汽车推出第一款Free到第二款梦想家之后,我们看到了其实有非常好的用户感知到了舒适,媒体端也找到了岚图汽车独特的定位。
  问一下路总,刚才徐总留了一个口,您这边网络的产品已经超越大众的单车价格了。
  路天: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算是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可以做到这个价值。这次非常感谢柳燕秘书长的邀请,来做一些分享。
  这个课题新能源汽车时代怎样的技术价值更能被用户(认可)?我可能更多从用户的角度来接受这个技术价值,因为我认为用户的使用才能把技术产品体现的更多。
  这是我们整个中国品牌最好的时代,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可能这个时间点我具体不是很清楚,大概有几个阶段:
  1、中国品牌大概在2010年之前坦白来讲在中国市场上或者说全球市场上,基本属于“以价换量”,可能二十几年前中国的汽车市场SUV的战略和轿车可能是二八,20%是SUV,80%是轿车,那个时候基本上是以价换量。拿比亚迪为例,当年的F3很便宜了,可能不到合资品牌一半的价格。中国汽车市场那时候大概30%多。
  2、2010年或者2011年,这个时候中国的自主品牌通过SUV,比如说像长城、长安等等一系列,通过SUV在车型方面,在中国市场用户当中的改变拿到了很大的份额,顺利突破了SUV的战略,最高峰可能达到了将近46%,这样的话中国市场份额那时候拿到了40%多。
  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他的技术价值只是车型外观和用户需求,并没有拿到真正的核心技术价值,通过合资品牌把这些SUV的产品推出,再加上价格的下探,中国合资品牌在过去几年我们的市占率又回到了百分之十几。
  3、第三阶段在于2021年,我们的感知非常清楚,比亚迪非常清楚。这一波中国品牌应该是通过新能源这个巨大的百年不遇的变革性,我们掌握了新能源的核心技术。
  应该是10月份,中国品牌在中国市场我们拿到了50%以上的份额,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当中没有过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是真正核心的技术价值,掌握了真正的核心技术价值,包括我们未来的出海计划等等一系列,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有一些底气。
  我们回顾了这三个阶段,我们认为怎样的技术价值,有三个点来总结:
  1、颠覆性的创新技术更能直达用户的心智。我刚才想了很久,我不知道怎么表达,但是我觉得第一点,颠覆性、创新性的技术最能直达用户的心智,这就是核心。
  2、能解决用户痛点的创新技术最能温暖人心。
  3、创新型的用户智能交互技术最能在体验上感受科技以人为本。
  我觉得这三个点技术价值才能被用户更大感知,如果非要让我简单举一个例子就是DMI,DMI这次论坛大大小小有很多行业也在提出,比亚迪在混动技术上的DMI。DMI我们现在运用的是4.0的技术,大家想问比亚迪为什么在混动技术上这么爆发?我想表达这种混动技术不是突然的,我记得2008年,比亚迪的第一台混动技术F3DM,那是2008年,准确讲是第一个上牌,第一个上险应该是F3DM。那个时候大中华区渗透率几乎为0,新能源渗透率几乎没有,上了第一台可能是0的突破,具体时间我记不清楚了。
  走到2017年的时候,2008-2017年,整个中国渗透率达到了2%,中国2千万市场,2%也就40万,走到2020年的第四季度,渗透率达到了4%,又花了2年的时间,前前后后中国的市场走到0-4%的渗透率花了整整12。12年比亚迪的DMI从1.0到2.0到4.0,真正解决了用户的痛点。我们marketing上尽量讲得颠覆一些,快、省、净、顺、率。快是比一般的燃油车快一点,省拿秦Plus的轿车来讲我们可油可电,一箱油大概能跑1245公里,百公里油耗3.83,这就是颠覆性的技术,这种颠覆性的技术坦率来讲我们工程师比亚迪付出了很多。
  过去12年我一直在比亚迪,搞营销十几年,当年我们做燃油车的时候其实也很辛苦,因为要品牌溢价也没有什么品牌溢价,这么多年不断磨炼过程当中,我们比亚迪背后有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各位领导有机会参观一下,一直在今年在做,总有一天在技术上让用户去使用更好。包括蔚来的E平台等等。
  最后愿中国品牌以技术为核心继续说好我们的中国故事,谢谢大家。
  金超(主持人):路总和刘总都是搞营销、搞品牌的,刚刚两位领导讲的恰恰是搞技术的领导更有感受,他们离技术更近,看他们如何看待品牌的。
  王金海:我看到主办方的安排觉得特别用心,有三位搞营销的,有三位搞技术的,我们三位搞营销的。前面安健总和两位营销的老总,从三位分享当中我学到了很多。
  我就想为什么主办方这样安排?其实刚刚徐翀总给了我答案,他说品牌和用户之间有品牌,这个品牌是连接品牌与用户的。如果今天谈新能源汽车时代怎样的技术价值能更让我们客户感知?我想这是有一个转化的,如何把技术价值转化为用户价值,我觉得应该是最根本的东西,这可能也就是刚才我们几位技术大咖说为什么多听听我们的,我觉得可能就这句话。
  如果说要从用户视角看这件事,让用户更多的感知,阿维塔认为应该从最根本、最底层的东西出发,就是应该从用户需求出发来做技术。这个过程几位大咖并不完全认同,实实在在讲,如果说最底层没有说技术为客户带来价值,为用户带来价值,我们可以说这个技术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实现了很多的突破,用户视角来说没有给我解决太多的问题,这个技术可能只是在技术领域的突破,从用户的视角来看没有太多的用户,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技术还是有用的,我觉得这个可能需要去思考。
  其实在阿维塔一直在说我们如何去了解,或者说洞察客户的需求,其实这是很难的事,很难做,也不容易做到。阿维塔一直把我们的初心、定位锚在这了,我们整个定位就定位为是“懂你的智慧化身”,就是懂你的客户。
  徐总讲在新能源汽车2.0时代,这个时候到底什么是客户需求呢?我们也一直探索这个事。我们通过对客户的研究,我们看到尤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到这个时代进入了2.0时代,进入了一个SEV的赛道。在这个上面我们看到的技术特征,比如说新架构,比如说强计算,比如说高压充电。这一块也是阿维塔下一步要去实践的东西。我觉得这个过程就是需求可知的过程。
  解决了需求可知,解决了落地实践的过程,大家实现这个过程是靠技术大咖要解决的。从我们应的角度,我们如何让用户在日用而知的过程太重要了。我们经常过去说日用而不知,让他在潜移默化的做,但营销做的是要日用而知,一定要让他多场景,而且是经常用到,但是一定让他理解、知道这件事,我觉得这是营销要去做的一件事营销字的过程当中,刚才说的如何高效能力让客户接触到触达,而且付出较低的这种需要成本,刘总讲到我是特别认同的,包括路总讲到的这个角度要营销解决最后一棒的问题,如何实现从品牌到技术品牌,到用户之间的关联。
  我觉得今天请我们来,就是看我们几个能不能抛几块转出来,能不能砸个洞打通,我们都在做。路总说得特别好,今天坐在这很多是做新能源,做中国品牌的。感谢主办方给新能源中国品牌机会,也希望大家在未来更多关注我们,关注阿维塔,关注中国汽车工业,谢谢大家。
  金超(主持人):感谢王总,其实对于阿维塔的汽车我们有些了解,尤其有几位研发技术方面的大咖,车辆的NVH最难协调,我们又希望车辆有一定的轻薄轻量化,我们又希望全球最苛刻的中国消费者在车里感觉到静、稳,阿维塔的智能降噪是业界最强的了。这也是科技赋能新汽车的一种具体表现,过去我们看到各种主动降噪基于反射声波,给车内的喇叭一个反射的声波,阿维塔怎么做到?通过摄像头,被动的硬件有思考了,针对路面进行对冲,我们看看竞品,友商的产品。
  阿维塔的这台车NV降了13分贝,可以让技术大咖讲一讲,很难的,降3分贝都很难。
  王金海:欢迎各位来我们这体验一下,多提意见。
  金超(主持人):下面有请上海智己CTO郭辉先生。
  郭辉:感谢主办方,我们有机会和行业里的大咖讨论一下新能源汽车时代怎样的价值更能被用户感知,我们讲讲智己汽车我们的思考和探索。
  因为在前面几位同仁已经讲了,在各自的领域,各自的车型上所做的一些工作,我想我就不再重复一些类似的观点。今天时间有限,如果从智己汽车角度来讲,我们说有一个词,哪个词呢?就是“驾控”这个词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我们对于能够被用户感知的极致体验打造方面,智己汽车在不断投入,不断做出相应的工作。
  我们从对汽车的理解来看,汽车变成了一个移动的空间,也是人类的伙伴。在至少一段时间内,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我们还是会有人开车,人机共驾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实现安全、可靠、舒适、安心的驾驶体验,这个来讲对于我们的用户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一直叫死磕自己,打造极致的驾控体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相应的工作。
  1、整车架构设计的角度,做了同级别轿车里面,目前来讲我们算唯二叫后轮转向,后轮转向像智己刚刚推出了L7的轿跑来讲非常重要。车长达到了5.1米,轴距3.1米,这样的车长和轴距下实现高速公路上能够自主进行换道,能够在上海的小巷上实现自主的掉头,这些来讲我们说后轮转向给车辆的操控提供非常好的体验。
  举一个数字作为例子,我们以转向掉头作为一个例子。在我们现在车辆上配备的后轮转向系统能够实现12度超大的可调范围,在当前里讲我们实现的转弯半径,基本上我们现在看到智己L7是C-D级的车型,但是可以实现A级的转弯半径,相当于高尔夫的转弯半径。
  2、整车架构方面,我们也从整车的重心做了整车架构专门的设计和调整。动力充沛以后,只有重心更低,它的操控性才会更好,稳定性才会更好。所以我们也是在底盘各个方面,包括电池的设计,我们可能做到了采用一个独特的卧式设计120毫米,整个重心是129毫米的范围,带来整车更好的操控性。
  3、混合胎宽,我们整车后轮驱动为主的,我们设计的时候前轮245mm的胎宽,后轮275mm的胎宽,后轮可以有更好的抓地力,可以更好操控。不是单纯的驾控,和智能化相关联,不光人驾要舒适,智能驾驶也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样实现安心的智能驾驶,这是智己不断打造的。
  有一个词希望大家能记住的话,我希望是“驾控”这个词更能被用户所感知。
  金超(主持人):感谢郭总,的确“驾控”两个字对中国品牌车型更重要,原来谁考虑中国品牌车也可以“驾控”呢?接下来可以更多期待智己汽车L7。
  最后请杜博士,首先问你一句,smart已经在中国生产了,标准、安全的标准、舒适的标准是不是和之前的德国生产的有很大的区别了?
  杜汉斌:应该说我们的标准,大家都知道汽车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也非常荣幸,本身我以前专业背景就是安全方向的,我在安全专业方向做了20多年,经历了安全不断的升级、变更、迭代,也非常荣幸看到我们国家车辆的安全性越来越高,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准。我们以前说安全标准包括不同的星级评价,通过标准的落地,让我们车企本身标准相当于是一个尺子,这把尺子提升了整个民族企业的安全水准,我安全非常高兴看到整个汽车的变化。
  金超(主持人):我总结一下,现在的汽车安全标准在中国。
  杜汉斌: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么个机会能跟各位业内的大佬同台一起探讨技术价值的话题,我介绍一下我自己叫杜汉斌,我是来自smart汽车从事研发工作,smart汽车品牌本身已经诞生27周年了,产品上市24周年,明年我们有一个25周年的庆祝。总体来说smart品牌经历了全新的焕新,我们smart精灵一号正式亮相了,这款车本身设计是由奔驰团队来设计的。
  作为smart的研发团队在工作中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价值团队让客户能够感知得到?这一点跟今天的话题非常契合,前面嘉宾也说出了很多我的心里话,我把我自己总结的三点想法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第一点,我觉得技术的本质是什么呢?针对客户的痛点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所以说只有直击心灵,满足客户需求的技术才能满足消费者,打造客户想要的价值。新能源时代客户关注四大焦虑:
  1、安全的焦虑。
  2、续航的焦虑。
  3、充电的焦虑。
  4、残值比较低的残值焦虑。
  围绕这个时代的焦虑smart也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在电池安全方面我们花了很大的功夫,在电池安全的设计上采用了无热蔓延技术,无热蔓延技术首先从材料开始着手选择稳定性比较好的电池的化学体系,包括电芯之间产生的热阻隔的技术,电池内部有很当的传感器实时监测一些动态,一旦发现异常会有一些主动冷却系统开始起作用。
  刚才周总提到了我们有基于大数据的模型,能够起到早期预警的作用,通过这套系统能够全方位起作用,实现了我们热失控的发生。除此之外,因为我们的精灵一号面向中欧两个主体市场的,两个市场同时发布的,所以说我们的安全标准也满足了中国和欧洲双五星的设计,采用各种安全技术为驾驶人员保驾护航。
  针对续航焦虑,主要的一个方向包括我们用了电池的技术,C2B的技术,来提升能量密度,保证在有限空间只能能够装更多的电量。提高电机的效率,我们用了碳化硅的技术,能够让电机效率综合达到93%以上。包括低压功耗的控制,种种手段都是为了提高效率,提高续航,整个smart的车厂的基础上充66度电续航能够达到560公里,在同级别的车里面很有竞争力。
  在冬季续航也是大家的痛点问题,我们使用了自研的热泵技术,极大提升了冬季续航衰减的问题。针对充电用了极充的技术,用10-80%的ICU30分钟就能充满。
  针对残值比较低的问题,我们现在也在探索之中,包括电池的梯次利用等提升残值。
  第二点,我想说到新能源很大的变迁,技术的演进方向由传统的机械向智能化演进,智能化的汽车不断自我进化让消费者感受到增值的价值。以前消费者买车拿到手的时候功能是最齐全的,但是现在车辆可以通过OTA自我进化,提升驾乘体验。
  当前中国市场ERT基本完成了,由守固市场向增量市场转变,现在购车人群年轻化,由90后购车人群向00后变迁,90后、00后都是经历了了4G、5G、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让全面屏的智能手机升级映射到智能汽车场景里面,他们对大屏科技和智能的需求远远超过70、80后人群,这部分人群智能化肯定是诉求将会进一步爆发。
  smart精灵一号怎么打造智能化呢?首先我们HMI界面上面,我们界面是灵感的星球,还有一个小助手,你对话的时候感觉不是跟机器对话,是有表情、有感觉、有回馈的动物跟他进行交流,感觉这个是来自未来的产品,提升了科技感。
  车机的语音系统提升了语音集,终极目标实现可见即可说,我们增加了自动驾驶的配置,75%的ECU可以进行升级,smart通过ECU不断升级演进。
  我想总结一下未来用户对智能化需求不断提升,我们要顺应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技术也将不断推陈出新。
  第三点,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可玩性。可玩性也是有助于提升用户的黏性,让客户在游戏中发掘汽车的价值。随着买车的主力军向90后迁移,90后个性化创新需求也是不断扩大的,如何让一台车能够满足90后的需求,就是在可玩性方面针对他们的诉求,搞了一些契合点。
  可玩性主要有两点,怎么打造一台驾控体验非常好的,除此之外90后可能是玩着变形金刚长大的,所以对于个性化的装饰也是很强的需求。所以我们全新的smart提供了十多种颜色,为个性化的体验方面不断提升客户更多的选择。
  这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金超(主持人):感谢杜博士,您搞了20多年的车联网安全,从刚刚杜博士所讲的有一些感知,smart一开始是聪明的、机灵的,只有现在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时代下,smart才是真正的聪明的、机灵的、机智的,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以及各位的营销专家、技术专家给类似smart这样的产品注入了新的灵魂。smart最开始是安全的,但是未来更加安全。
  刚刚从六位领导,三位品牌营销的领导以及三位技术专家方面,学习到了很多,我代表车市科技、智电出行感谢六位领导,希望我们后面有更多的思想碰撞。感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