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聚力,促大湾区低空经济腾飞

当技术突破遇上政策创新,当资本活水遇上产业蓝海,如何打通飞行汽车从“研发-制造-运营”的全链条壁垒?
2025年6月13日下午,2025香港车博会低空经济合作峰会顺利召开。此次峰会以“绿色翅膀,智慧空域:飞行汽车的大湾区时代"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内地、香港及全球众多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领袖,共同探讨飞行汽车技术的未来与大湾区低空经济的协同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组长黄伟纶,全国政协委员、⾹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港国际汽车及供应链博览会组委会⾸席主席卢⾦荣分别为本场论坛致辞。2025香港车博会组委会的新闻发言人王俐主持了整场论坛。

低空经济前景广阔,香港蓄势拓新局
黄伟纶表示,在低空经济方面,香港虽说是后来者,但依旧有后发优势。一方面,香港在追赶的速度方面表现的非常不错。从去年10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提出成立低空经济推动小组,到去年11月已成功推出了“监管沙盒”计划,共收到72个项⽬申请,截至今年6月,已有7个不同的项目陆续开始。另一方面,香港的法律法规修订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据透露,此次法律修订主要聚焦超视距飞⾏和重量较⼤的无⼈机(包括eVTOL),旨在为相关领域提供法律依据。法律修订完成后,第⼀期监管沙盒中因法律限制未获批的eVTOL项⽬将尽快获批,同时计划明年上半年推出第⼆期监管沙盒项⽬,未来将从试点阶段转向商业应⽤,推动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
不过,在黄伟纶看来,低空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市场力量的推动以及多方的配合,为此,黄伟纶表态,在基建配合和法规制定方面,香港政府将责无旁贷,积极做好推广、推动作用,助力低空经济在香港腾飞。
卢⾦荣亦指出,虽然香港发展低空经济拥有重大优势。但过程中也难免有很多挑战需要克服。例如,香港高楼林立,人口稠密,空域管理复杂,如何在保障航空安全的前提下开放低空空域?另外,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该如何构建适合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又如何用好“一国两制”优势,推动大湾区标准与国际规则的衔接,在全球低空经济标准制定中发挥影响力?这些问题都需要集思广益和共同破解。
据统计,2023年内地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港作为粤港澳⼤湾区核⼼引擎,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出监管沙盒项⽬。本周⾸条无⼈机送外卖航线正式启航,标志着低空经济逐步⾛⼊百姓⽣活。
卢⾦荣强调,⾹港在推动内地低空经济产业“⾛出去”过程中扮演重要⻆⾊。内地无⼈机制造商可通过⾹港的检测、认证及品牌推广服务开发适应全球市场的产品,⾹港的国际化市场环境和⾦融机构还可为内地企业提供资⾦⽀持和通往世界的便捷通道。同时,⾹港拥有先进技术基础和丰富⼈才资源,为低空经济研发与应⽤奠定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助力eVTOL推广
低空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的新机遇,这一点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在主题演讲环节,香港立法会议员、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创会会长葛珮帆,广汽高域飞行汽车创始人苏庆鹏,启赋资本创始人傅哲宽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郑光廷几位专家学者及企业高层代表,分别从政策顶层设计、学术前沿探索及产业协同布局三个维度发表了主题演讲,将此次低空经济合作峰会的氛围烘托至高潮。
“香港有香港的独特优势,首先,我们要强化低空经济生态系统及配套服务体系。其次,我们会跟大湾区的城市一同制定低空经济的标准,推动建立一个对标国际、接轨内地的低空经济标准框架,巩固香港推动国家发展低空经济的决心。”葛珮帆指出,低空经济是我国大力推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范,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据葛珮帆介绍,香港的各个行业对低空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兴趣,为配合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推动低空经济,香港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成立于2024年9月,创办单位除了民主建港协进联盟(民建联)以外,也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旅游等公司,如今会员数量已经超过了40家。而今联盟的工作也是配合政府的工作,并与内地行业协会、香港专业协会、地方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不同领域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郑光廷教授则是从学术前沿⻆度,揭示了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挑战与机遇。他指出,低空经济带来了无限挑战,也代表着无限商机。据郑光廷介绍,⾹港科技大学在低空经济领域已做好充分准备。早在十年前香港科技大学就建立了全港最大的空气动力学、声学及噪声控制技术中心,在噪⾳评估及飞行安全领域成果显著;今年初,香港科技大学还特别成立了低空经济研究中心,汇聚多位顶尖学者积极参与政府监管沙盒试点项⽬,共同促进低空经济生态系统发展。郑光廷表示,低空经济是将科研成果推向落地的良好载体,香港科技大学也期待着能够与飞行汽车领域的企业开展密切合作,探索未来的各种可能。
低空出行相比地面交通,时间效率的提升非常巨大。苏庆鹏指出,通过构建立体交通体系,能够有效提升黄金内湾(环珠江口100公里的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效率,实现时空的压缩、效率的提升,以快速的城际通达串联经济热点,释放黄金内湾所辐射、带动的经济效能。据苏庆鹏预测,2035年整个大湾区立体出行的规模预计到可以达到910亿元人民币,前景十分广阔。
苏庆鹏强调,快速准时、安全舒适、价格合理、基建先行。这四大因素在eVTOL飞行汽车前期推广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他指出,安全是底线,体验是亮点,效率是蜕变。冗余关键系统的设计,以及全时监控、云端质检,可以更好地实现安全的目标。同时,良好的体验在用户回购率以及用户在体验过程中的商业推广起到关键作用。此外,效率也是推广飞行汽车过程中关键的一环。“从⾹港中环到长洲,飞⾏汽车仅需15分钟,较轮渡缩短75%时间,广深城际通勤更可从113分钟压缩⾄33分钟。”这些均是用户能够直接感受到的蜕变。
傅哲宽亦对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给予了肯定。他指出,未来,中国的低空经济产业是一个数万亿级的蓝海市场。为此,启赋资本已在空管系统(如安擎科技低空空管运营系统)、碳纤维材料(德国COTESA复材)、固态电池与氢能(莱登低温液氢罐)、低空专业网络建设(智慧尘埃)等领域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

圆桌对话,共议产业破局之道
此外,此次论坛还特别设立了圆桌对话环节,广汽高域副总经理郑家响,小鹏汇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谭,沃飞长空首席市场官兼联合创始人费岚,先进能源及智慧交通中心莫天德,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副总裁沈卫中,中国人民保险(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方方,沃兰特航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黄小飞,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低空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黄茜等行业领袖从技术攻关、空域管理、基础设施、商业运营、风险保障等多个维度分别进行了深度剖析,为在场的所有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碰撞。香港科技大学太古航空航天工程教授、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欣主持了此次圆桌对话。
在圆桌对话环节,费岚指出,对于eVTOL企业而言,需要考虑的不仅是飞行器上的人的感受,还要考虑在街上走的这些人的感受。此外,还应当保证飞行器的高度安全,不管是飞行控制系统还是飞行器的各个关键子系统,都需多重的冗余来保障飞行器在各种运行环境中都能以高安全性水平完成预设的场景。
其余几位主机厂代表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们一致认为,安全性是低空经济的底线。黄茜则是强调了标准的重要性,建议深港联动,利⽤产业和政策优势,在河套、前海等区域设⽴试点,推动标准互认和统⼀,引领低空经济安全标准设⽴。就此,各主机厂代表也就适航标准发表看法,认为适航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企业应积极参与适航标准制定,严格遵循标准,确保产品安全,推动⾏业可持续发展。
“如果每年要卖到过万辆的话,安全肯定是最重要的话题,也是我们TOC企业的责任。”王谭表示,适航在小鹏汇天是一个非常严苛的标准,也是能够真正为用户取得安全飞行的戒尺,只有严格地通过了适航,才称得上是对消费者负责。为此,适航标准制定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不能放过,尽管这是一个非常难并且非常痛苦的事,但依旧要去做。
“适航法规里的每一句话都是鲜血染成的。”黄小飞表示,尽管适航的标准看似严苛,颗粒度非常细,但每一条标准的制定背后都可能代表着一则严重事故。此前我国虽也有付出,但并未真正有效参与到适航法规的制定当中。如今,低空经济方兴未艾,为此他希望在学术界、协会团体标准制定过程中,能够制定有效行业标准,指导工业界的具体实践,在eVTOL及低空经济领域站稳脚跟。
莫天德补充道:“要让无人机或eVTOL飞起来,首先要把基建建好。将来,随着香港无人机、eVTOL相关应用越来越多,空中智慧交通的基建也要搭建起来。”对此,沈卫中从网络运营商的视角进行了补充。他表示,网络是实现通信的基础。到了现在的低空经济时代,网络也需要随之调整。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确保飞行汽车的运行管控,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网络将飞行汽车之间联系起来,构建良好的空中智慧交通系统。
方方则是强调了保险的重要性。在她看来,保险可以作为飞行汽车最后的风险安排方式。据介绍,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中国人保特别推出了“低空保”保险产品。记者了解到,“低空保”是中国首个专为低空经济产业设计的综合保险产品,由人保财险于2024年在广东率先推出,旨在为低空飞行器(如无人机、eVTOL等)提供机身、第三者责任、机上人员及通讯链路丢失等风险保障,并持续升级覆盖全产业链场景。“只有把不确定化为确定,低空经济领域才会健康发展。”方方补充道。
“eVTOL给我们带来的其实不仅仅是交通方式以及新的航空器的变革。例如,通过纯电的动力,可以带给我们更环保的使用,更低的运营成本以及更小的噪音,这些都是传统直升机没办法提供给到运营商或用户的。”费岚表示。
如何打造高安全、规模化、低成本的出行生态,使老百姓既飞得安全可靠,又飞得经济舒适。郑家响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制度创新,深化空域改革,在制度创新上打造适航审定标准。二是生态构建。除了过去传统的基础设施,还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以及生产、制造、研发以及运营端的生态,要打造全空间无人体系的数据链路,需要做生态构建。三是场景驱动。通过场景的应用,推动商业化技术的验证。
记者看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低空经济已成为融合航空航天、新能源、智能网联的未来产业标杆。它不仅重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更在应急救援、智慧城市等领域开辟全新赛道。正如会议主持人王俐所言:低空经济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点,更是大湾区迈向国际创新高地的重要引擎——而今,属于低空经济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启幕。
“当我们以5分钟、20公里、单座成本60元的价格和体验提供给香港消费者的时候,它应该是能飞进千行百业,飞进千家万户的。”黄小飞如是说。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5年7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664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