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峰:SDV下热管理应用实践分享

  2022年11月8日-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汽车行业首场盛会,本届论坛以“聚力行稳 蓄势新程”为主题,共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16个主题论坛”,以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与行业精英一起贯彻新精神,研判新形势,共商新举措。其中,在11月10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10:开放、协同,软件定义汽车生态圈的新常态”上,三花研究院副院长周江峰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早上好!今天张荣荣博士因为特殊原因今天无法参会,由我代表参加本次会议,我是三花研究院副院长周江峰。
  我想介绍一下三花在热管理控制软件方面的发展现状和今后的思考。
  大家对于三花比较熟悉的是热管理的部件,比如说膨胀阀、水泵等等,三花做热管理的部件包罗了很多,除了压缩机以外,所有的部件三花都有能力制造。同时,我们也是三花从2017年开始逐步去准备做软件方面的开发,其实是把整个部件在整车上的运营,热管理方面整合起来,发挥最佳的工作状态。
  2017年正好是时机,也是中国电动车快速成长发展,而且又加上电动汽车带来的热泵新概念。传统汽车燃油车热管理相对比较简单,热源是发动机的热源,冷源就是压缩机带来的制冷,电动车没有热源以后,第一代的电动车大部分用的是PTC,大部分客户都抱怨行驶里程。
  基于这个契机,我们那个时候就开始思考热泵也是新的市场,也是新的机遇,我们做这方面的软件开发,正好是很好的机会。所以我们2017年开始开发以后,也做了一些客户项目,包括北汽、小鹏等等客户的项目。那时候比较早,也没有很多的IT思维方式、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大部分都是系统工程师去做软件开发。整个开发过程,简单来说就像写作文一样,没有一个很好的提纲,先把整个软件完成好,整个功能实现了。到后面应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修改的时候去寻找怎么修改,修改后会带来哪些观点的影响等等方面,都会带来一些痛苦。包括后续上一个新的车型,可能系统会有一些小的调整,对于整个软件架构又会有一个痛苦的更改。
  基于那时候的现状,我们在思考软件是不是应该有模块化的设计,去适应不同的系统,针对性开发不同的模块。我们只要针对不同模块进行修改,从那时候就带来了初步设想。
  实际我们真正启动这件事是今年,也是我们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刚刚很多专家都提了,接下来这个热管理/整车控制都会走向集中化控制,热管理控制未来也可能成为整车控制的一部分集成掉。我们的存在,我们未来怎么去发展,这也是我们思考的方向。
  我们也对自己进行了回顾,我们的优势在哪里?三花有很多的系统经验在那里,我们跟很多主机厂做配套,我们了解不同的系统,也针对不同的系统知道它的长处和短处。基于这些优势,我们要整合出自己最优的控制方法,为客户去服务。
  我们有了这个设想以后,我们可能要做好每个模块和每个模块之间的桥梁,客户需要什么模块的时候,我能够拿出什么模块给到客户做嵌入。这是今年我们当初成立这个项目团队,这是一个最初的设想。
  成立这个团队以后,我们也成立了相关的软硬件包括测试团队,我们软件团队里面也包含了另外一部分,从整个热管理来说,我们想走的一条路,不是通过最终的标定去实现,而是通过数字化模拟,在前期我们做一个很好的策划,最后标定只是作为一个认证验收的过程,而不是花很多时间去做标定。所以我们在这个团队里面,我们也加入了很强的队伍去做整车“热”方面的模拟仿真,总的目的就是在前期对于热管理需要多少能量、多少加热量我前期有一个预测,在控制策略里面已经在前期都做了输入,后期只是做一些调整,然后就可以上路做道路基本验收了。
  这其实也是借助于现在整车厂带来OTA、后期软件更新升级的优势,传统车厂很多车的发布都要赶时间,赶在夏天之前或者冬天之前,否则错过一个季,又是一年以后重新做这件事情。现在有了这些工具,我们模拟仿真做好了,后期的软件可以在后台升级了。这些工具有了以后,时间对于我们的热管理并不那么重要。
  开发流程有点老生常谈,多少年之前就是从软件开发运用的V模型,我们现在还是想按照这个思路。今天参加这个会议以后,从蔚来包括其他客户这里了解到很多新的思路,敏捷开发也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回去以后也要思考一下怎么优化这个,能够快速迭代,为客户更好提供软件上的服务。
  我刚才重点提了软件仿真方面,因为三花所有的部件都已经开发完成,对于热系统的建模非常容易,所有部件都是三花自己的,所有性能特性我们都了解。我们现在只要了解整车的热的物理特性,就可以把整车的物理模型搭建好。有了整车的热物理模型,结合我们现在的核心算法,我们的热管理算法基于能量的算法,也就是说整车需要多少能量就输出多少能量,不让一点能量浪费掉。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现在肯定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整车我们现在正在努力搭建当中,基本搭建完成,后期会和整车厂、电池厂、驱动电机厂家紧密配合,这部分的热量我们怎么充分利用好,怎么搭建好整车能量源,对于控制策略的控制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因素。
  三花的控制系统平台包含了系统仿真、控制策略开发、软件开发、测试等等团队,这是整个团队的架构。
  思路也是从客户的功能输入到系统分析,然后把各个模块分解,到最后集成化以后上车整个的测试,整个流程基本是基于这样的过程。
  软件的架构,毕竟前面走过这么多弯路,我们也在想用比较好的软件架构,目前我们设想还是基于Autosar的软件架构进行控制软件的优化。
  用架构方面,重点要做好中间几块,一个是核心的整车热管理的能量算法,这是最核心的算法,基于整车热/冷的需求,来控制整个输出,这是核心的算法。中间层也是现在比较痛苦的一层,因为现在热管理,首先客户不管是蔚来还是特斯拉,每家的系统架构都不一样,有双回路的,有直接冷却的,还有外面直接冷却、内部直接冷却,就导致系统架构模式会有很多。比如说我们有单电池制冷,有电机的冷却,有各种组合。
  这样罗列以后会发现各种功能的组合,会组合出甚至上百个各种功能的组合,这一块是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也在梳理当中针对每个客户的系统特点,我们会前期参与到客户系统方案决定当中,给到客户的建议。我们再系统屏蔽掉中间层的功能模块,最后我们会提供优化的中间层。这也不是绝对的,客户肯定会坚持他们中间层的想法,我们也会适应客户的需求做相应的变动。后面两层包括原子服务层,也会针对系统做一些调整。
  总结一下,我们最顶层的增强服务层方面,基于能量算法,算法不会变,只会根据不同的车型、大小包括采用的材料、使用的器件,我们会进行前期仿真去做,但是策略算法不会变。我们会针对每个客户调整中间层,比如说原子服务层等等,可能会做略微的调整。软件架构的想法就是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缩短开发时间,用比较通用的软件架构适合不同客户的系统架构,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
  三花在做软件的同时也开发了一个硬件,初步设想也是能够适应不同客户的系统架构,说的直白一点,我这个硬件能够打造成大而全,我能覆盖不同硬件的需求,你有多少空调箱的电机,你有多少水泵等等,你用不同的驱动,我这个控制器都可以适用。这也是我们硬件方面目前的设想。
  按照刚才前面说的,一个基本算法,中间原子层的驱动等等,这是比较细化的软件模块,我们围绕这些模块去进行搭建,最后去做集成。
  综合来说,这个项目初步计划是在今年底、明年初左右,我们自己内部搭载一个车。毕竟我们给那么多客户开发过那么多车,那些控制器也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所以我们会搭载一些控制器在这些车上进行测试,验证我们当初所制定的这些目标设想是否能够实现。
  这是我们对于未来的想法,热管理方面很多时候在风洞里面标定、道路上标定,这既花时间,也花人力物力做这些事情,而且带来的效果并不一定很理想。因为我们在客户开发项目当中也经常会碰到,前面的项目已经通过了舒适性专家的评审,某一天某个大领导试驾了一下,觉得风量太大或者风温太低了等等,这个话领导一说,下面的工程师就要做相应的调整。
  这个话说对也对,舒适性方面很难把所有的人观点都统一,每个人对舒适性的理解不一样。我们今后舒适性的想法,能不能做成自适应的舒适性算法,针对不同的客户,可能在这个客户的使用习惯,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对他的使用习惯进行了记录,后台对我们前期的标定能够做适应性的修正。这样的话,最理想的话自动算法可以给到每个人比较满意的结果,这是我们远期的工作目标,也是远期的想法。
  总结一下,我们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我们要做一个比较开放的软件环境,去针对不同的客户系统适应不同的客户系统,去匹配客户,为客户做更好的服务。
  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