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2025香港车博会高峰论坛”作为2025国际汽车及供应链博览会(香港)期间举办的首场会议重磅登场。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分别发表精彩致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同济大学教授钟志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副总裁柳长庆,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王孝飞,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企划与项目管理部副总经理张雁军,广汽国际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顺胜,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陈春青,地平线总裁陈黎明,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芯驰科技副总裁兼董秘陈蜀杰,汽车之家执行董事兼CEO杨嵩,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交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业务管理部总经理黄健庭,中国银行香港金融研究院人民币业务处主管李呈祥等先后围绕“主机厂发展战略、供应链创新技术优势、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ESG竞争力”等内容展开研讨。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担任主持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还发布了2025年中国汽车供应链创新成果推荐名单。名单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李桂新发布,并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旭、专务副秘书长魏文清为13家企业颁发了中国汽车供应链创新成果证书。
香港“内联外通”作用逐渐凸显
当前,香港正重新定义在百年汽车变局中的时代新坐标——它既是“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优势锻造的中国汽车业走向海外的新引擎,又通过打造全新的产业合作模式,成为全球汽车版图中的新亮点、新高地。
付炳锋认为,香港是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人民币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拥有成熟的资本生态和畅通的国际贸易通道。近期,国际调解院总部也落户香港,香港的法律体系、法治环境以及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值得关注的是,香港本身也是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消费趋势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升级,特区政府各级行政机构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公共领域电动化,引导市场消费向新能源汽车转变,这对内地的汽车企业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据孙东介绍,为抓紧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推动香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香港特区政府秉持“以产业为导向”的原则,在过去三年推出了多项政策,最典型的就是三年出了三个百亿元的计划,促进上、中、下游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香港科创生态圈。如今,这些政策已初见成效——越来越多海内外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立研发中心、国际总部或上市,加速了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发展进程。未来,香港将继续以开放政策、高效服务,支持企业扎根香港,共享大湾区及全球市场的庞大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快速发展,“中国品牌汽车”深受全球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杨中平认为,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香港正在以独特的优势,发挥内联外通的重要作用,自去年开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连续两年在香港召开以汽车与供应链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共话绿色、智能出行与产业科创生态的美好未来。两地智慧交融,不仅为促进合作提供新的契机,同时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融合开辟新路径。
金融作为产业出海的“加速器”和“稳定器”,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在金融方面,香港已经成为了内地车企向全球融资扩张的首选地。据黄健庭介绍,香港拥有健全的金融体系,设有多个独立的监管机构,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确保金融市场正常运作。中国汽车企业在香港上市具有多重优势,除了香港市场本身的吸引力之外,对内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对外可以起到国际市场延伸的作用。黄健庭以香港金融机构为例,可以从银团贷款、并购融资、境外债券承销、IPO一条龙、绿色金融、现金管理等多个方面,为中国出海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专家“支招”汽车产业破局方向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钟志华认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虽然已经领先全球,但其发展仍然面临着安全、节能、环保、舒适、便利、惬意、高性价比等诸多方面的挑战。那么,如何基于现在的发展基础去应对未来的挑战?这是汽车产业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方向。
基于此,钟志华总结了汽车产业链的八大创新路径,即新功能、新架构、新能源、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模式,这八个“新”是螺旋式上升的。通过“八新联动”交叉融合创新,汽车产业发展将不断突破人们的认知和想象边界,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颠覆汽车的架构和应用模式,产业链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创新无止境,汽车的发展也将无止境,新能源汽车是上半场,智能汽车是下半场,目前上半场还没有结束,还有很多机会。展望未来,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将不断演绎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精彩。
发展至今,中国品牌已从单纯的“卖产品”进化为“输出产业链”,在海外市场构建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格局。杨嵩认为,在全球超170个国家,面对多变市场与分散需求,中国品牌若各自为战,则难以实现规模协同。面对中国品牌“出海”呈现加速态势,如何提升全球运营效率、突破流通与服务瓶颈,成为亟待解决的行业课题。汽车之家瞄准这一目标,致力于打造横跨整车采购、物流、售后、品牌推广和服务体系的一站式综合平台。
据杨嵩介绍,汽车之家未来将依托AI与数智化能力,打通品牌全球运营的“空中护航”与“地面落地”,携手中国车企,向世界展现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智能化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领先实力,实现中国品牌从产品“走出去”到产业、服务、文化“走进去”的全面升级。
整车企业纷纷制定“香港方案”
全球汽车产业的百年变局正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中国汽车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加快融入世界。据柳长庆介绍,中国一汽锚定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发展目标,计划2030年海外销量突破100万辆。面向香港市场,中国一汽发布了“1+1+3”行动计划,即“共建 1个产业平台、打造 1个示范项目、构建 3个运营中心”。其中,在产业共建方面,将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合作,打造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联合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在生态共享方面,将打造换电的士绿色出行示范项目;在产融共进方面,将构建国际财资运营中心、全球投资运营中心、国际贸易运营中心三个运营中心。
无独有偶,东风汽车也正在借助香港市场的力量,加快开拓海外新蓝海,目前已进入东南亚市场,并导入多款乘用车、商用车车型。据张雁军介绍,东风汽车去年就在香港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右舵产品,并已经实现了销售,今明两年,还陆续会把更多的新能源产品带到香港。未来,东风汽车将持续以客户为中心,加快推动新能源跃迁、智能化跃迁和国际化跃迁,而其中决胜国际化新蓝海更是重中之重,为此东风一直在坚持技术创新和属地化战略双轮驱动,乘商双线发力。
作为中国与世界连接的超级枢纽,香港具有重要的窗口作用和示范效应,广汽也将香港作为全球化战略的“桥头堡”。在2025香港车博会上,广汽正式宣布启动“香港ACTION”,将从产品、渠道、服务、能源体系和出行生态方面,全面布局香港市场。据王顺胜介绍,“香港ACTION”是广汽“One GAC 2.0”在香港的实质落地计划,目标是坚守“品质领先”“科技创新”的品牌追求,秉持“服务先行”“客户第一”的经营理念,深耕香港市场。目前,广汽正在积极推进与香港本地企业的合作,寻求加快推动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2028年前在香港布局超300座1000V超充桩。
在香港已成为全球电动化程度较高市场的当下,长安汽车不仅将香港作为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关键,更是探索全球右舵市场的重要桥梁。王孝飞表示,长安汽车将秉承“在香港,为香港”的宗旨,为香港用户带来更前沿的科技、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长安的战略布局重点集中在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三个方面,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随着战略持续推进,长安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全球拓展等方面持续取得突破,加速迈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未来香港也将成为奇瑞开拓右舵市场的品牌高地,以香港为“新坐标”,奇瑞将持续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多高品质、高科技产品和优质体验。陈春青认为,中国汽车品牌现在的产品品质,包括品牌、制造能力等都在提升,实际上也逐渐获得了海外消费者的认同,而在出海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服务当地,给社会创造就业价值。与此同时,基于香港是金融的集中之地,陈春青希望借助香港的金融平台帮奇瑞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资金,智能协同资金池,可以更好更高效地利用资金的流动性以及做跨境外汇直联平台;二是外汇,利用香港做跨境有效对抗风控风险,以及进行全天候的风控支持;三是融资,希望打通各个国家总代理的融资链,通过香港链接全球金融资本。
香港不仅是自动驾驶技术出海的试验场,也是进军国际电动车市场的第一站。何小鹏系统阐释了以香港为枢纽、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的小鹏汽车全球化战略路径。通过香港连接世界,香港地区对于小鹏汽车出海具有重要意义,撬动这个支点需要科技硬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软实力的双轮驱动,而这些也正是小鹏汽车出海的底气。何小鹏通过小鹏汽车入港一周年的观察,发现香港消费者对“智能化”与“AI科技”展现出极高的市场热忱,这印证了AI汽车的巨大发展势能。
汽车芯片企业组团“大秀肌肉”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下,汽车芯片不仅为汽车注入了强大的计算能力,更支撑了智能座舱、组合辅助驾驶、车辆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的实现。
汪凯认为,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已经领跑全球,作为智能汽车的核心部件,中国芯片已经有能力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与国际主流产品同台竞技。据汪凯介绍,芯擎科技自研的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在2024年已登顶国产座舱芯片市占率第一的宝座,并于去年成为第一个冲出国门、获得德国大众长期大额订单的中国智能座舱芯片供应商。基于“龍鹰一号”的创新设计,芯擎率先实现了“舱行泊一体”解决方案。芯擎科技全面升级的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二号Ultra”和“龍鹰二号Lite”也将于明年正式推出,其全场景7nm高阶辅助驾驶芯片“星辰一号”将于今年大规模量产。
杨宇欣认为,“平权”是辅助驾驶行业大规模爆发的重要契机。近几年,黑芝麻智能成功建立了两大芯片产品系列,一是华山系列,专注在辅助驾驶算力的不断提升上;二是武当系列,主打跨域融合,通过算力的不断提升推动辅助驾驶水平的提升。黑芝麻智能的“平台化”战略,同样是其实现“智驾平权”愿景的核心引擎之一。通过构建从芯片到硬件、软件、算法的全栈平台化解决方案,并打造开放、协同的生态系统,能系统性、规模化地降低辅助驾驶技术的研发门槛、成本和时间。
陈蜀杰认为,汽车智能化加速普及,芯片成重要发展引擎。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290亿美元,年需求量将超过450亿颗。据陈蜀杰介绍,芯驰智能座舱芯片本土市占率第一,高端MCU领域对标国际一流公司,全系列产品累计出货超800万片,量产车型100多款。芯驰科技始终积极推进本土智能座舱与智能车控芯片的创新引领与商业化应用,实现了中国汽车主控芯片的量产引领,并且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加速汽车芯片出海与全球化布局,致力于赋能智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显而易见的是,中国汽车智能化水平正持续攀升。陈黎明表示,地平线始终坚守技术创新之路,依托开放生态与十年软硬结合技术沉淀,构建覆盖全场景辅助驾驶应用的解决方案体系。面对智能驾驶价值拐点,地平线以征程6系列和HSD为全球客户提供性能最优、灵活可升级的智驾解决方案,推动智能驾驶面向全球汽车市场的量产落地。立足全球化发展新阶段,地平线将持续践行人本科技理念,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推动辅助驾驶技术的普及与升级,为智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共同引领行业迈向更智能、更安全的美好未来。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5年7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