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后市场 > 共享出行

聚合式网约车订单猛增,Robotaxi加速落地

一直以来,网约车行业有一个响亮的宣传口号:“去工地不如进厂,进厂不如跑外卖,跑外卖不如开滴滴”,然而网约车行业正变得越来越拥挤。今年上半年,长沙、东莞、三亚等多地相继发布了网约车饱和预警。专家认为,在许多城市,网约车市场一旦进入饱和期,司机收入和行业吸引力都会下降。
另外,在网约车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2023年上半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开始侧重于聚合式网约车方面的经营,期间聚合式网约车订单总量增幅超6成。
远期来看,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将在未来成为传统网约车的强劲对手,并且滴滴、如祺出行等传统网约车平台公司已开始押注Robotaxi赛道。

平台增15家,合规司机增近50万
据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2023年1-5月,我国网约车订单总量分别为5.76亿单、6.52亿单、7.16亿单、7.06亿单和7.35亿单,环比分别上升14.1%、13.3%、9.7%、-1.4%和4.2%。
今年前5个月,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的互联网平台公司由298家增加至313家、增加了15家,而取得网约车驾驶员证的司机由509.0万人增长至558.4万人、增长了近50万人,取得网约车运输证的车辆由211.8万辆增加至235.7万辆、增加了23.9万辆。在平台公司增加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网约车司机的从业人数和参与营运的网约车总数仍在大幅增加,这导致了网约车行业竞争开始进入白热化、网约车市场也开始日益红海化。
今年以来,已有长沙、东莞、三亚、珠海、温州、济南、遂宁等多地相继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提醒当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从网约车行业的经济规律来看,日均接单量够不够10单是网约车司机的经营生死线。如果日接单量不足10单,那么大多数网约车司机在扣除租车、加油、充电等成本后将无利可图。
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和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分别于5月5日和5月16日起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网约车相关业务恢复办理时间将在两地运力评估完成后另行通知。
另外,在北京等城市网约车市场的车辆供给也不再那么充足。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约车租赁公司负责人向《汽车纵横》记者表示,目前他们没有现车提供给新入行的网约车司机,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有一批燃油车提供给网约车司机,而网约车司机们更青睐的电动车可能会面临长期无法补新的情况。
据了解,在北京驾驶电动车的网约车司机每天需支付的充电费用基本在50元以下,而驾驶燃油车的网约车司机每天需支付的加油费用基本在200元以上,因此驾驶电动车的网约车司机每月可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然而,无车可开的局面正在把许多准入司机挡在网约车行业大门之外。
对于网约车行业今年的发展情况,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约车此前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在行业快速增长时司机收入比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行业由快速增长期转为进入稳定期,甚至在有些地方已经进入饱和期。一旦进入饱和期,司机收入和行业吸引力都会下降。”

聚合式网约车订单量增长64.06%
在网约车市场越来越卷的2023年,聚合式网约车业务越来越被互联网巨头们青睐。据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2023年1-5月,聚合平台的网约车订单总量分别为1.46亿单、1.69亿单、1.97亿单、1.96亿单和2.10亿单。相比2022年11月完成的1.28亿单,今年5月聚合式网约车完成的订单总量增长了64.06%。
据了解,聚合式网约车业务对高德打车、美团打车、腾讯出行、百度打车这类平台公司来说,属于轻资产运营,平台公司仅作为渠道第三方参与撮合交易,并不需要组织车队、更不需要在各个城市申请获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相比于自营打车这样的重资产经营模式,高德、美团们在经营聚合式网约车业务时,其经营模式将更加灵活多变、战略调整也将更加从容。
2023年3月6日,美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兴在内部邮件中表示,经S-team(美团内部以王兴为首的最高决策机构)研究决定,美团网约车业务调整,放弃自营打车模式、转向聚合模式;美团网约车业务团队一部分继续留守,其余的将分批次调配到其他业务线。这表明美团将对网约车业务减少资源和人力投入,而聚合式网约车很符合美团对网约车业务的战略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聚合网约车越来越“走俏”,行业监管也在稳步提高,其中聚合模式的权责越来越受到关注。4月26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到,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乘客和驾驶员合法权益,促进网约车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该通知继续坚持聚合平台“把关人”角色,要求网约车聚合平台对相关网约车平台公司有落实核验责任;通知进一步规范了网约车聚合平台的信息公示,明确了用户知情权;强调首问负责制度,及时妥善处理乘客和驾驶员的咨询投诉;也提出了经营“红线”,网约车聚合平台不得干预网约车平台公司价格行为,不得直接参与车辆调度及驾驶员管理。
在5部门关于聚合平台管理要求的通知发布之后,已有聚合式网约车平台公司发起了行业自律行动。6月8日,高德打车在河南召集34家合作网约车平台召开了落实聚合平台规范管理通知座谈会,学习了国家5部门的通知,并与各合作网约车平台签署了《网约车聚合生态自律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
倡议书明确,一是聚合平台落实网约车平台公司核验责任,不得接入未在当地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公司。聚合平台督促合作网约车平台保证其提供服务的驾驶员和车辆均应办理相应网约车许可。网约车平台公司依法合规开展经营,严把车辆和驾驶员注册关。
二是聚合平台应当积极协助乘客维护合法权益。聚合平台及合作网约车平台结合各自服务内容,依法建立健全咨询服务和投诉处理的首问负责制度。
三是网约车平台公司主动向社会公开定价机制、派单机制和服务协议,合理设定本平台抽成比例上限并公开发布,降低过高的抽成比例。聚合平台会同合作网约车平台落实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行动”要求,引导、督促合作网约车平台主动公开计价、抽成等规则。

百度、滴滴等巨头押注Robotaxi赛道
目前已进入红海市场的传统网约车行业在未来还将迎来Robotaxi的强力挑战。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AutoX安途等L4级自动驾驶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将Robotaxi的无人化落地拆分成三个阶段:副驾有人、后排有人、远程监管。目前,文远知行、百度、小马智行、AutoX等公司在通过了一定测试里程的技术积累后,已完成自动驾驶出租车从“副驾有人”到“远程监管”的商业化过渡。
文远知行2019年11月在广州推出了全国首个面向市民完全开放的Robotaxi商业化运营服务,其Robotaxi服务目前已在全球5个城市落地,商业化运营天数超1100天。
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平台“萝卜快跑”则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城市开展商业化Robotaxi服务。截至2023年一季度,“萝卜快跑”订单量已超200万。
小马智行分别在今年3月和4月获准了在北京和广州开展车内无司机、无安全员的Robotaxi服务,并且搭载小马智行第六代自动驾驶硬件系统的Robotaxi车型已在北京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开启公开道路测试。截止4月末,小马智行Robotaxi的付费订单量已接近20万。
AutoX在今年5月获批在上海进行RoboTaxi商业化运营后,于近日再次获得了深圳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全无人商业化试点资质,许可AutoX在深圳坪山区开展整车完全无人的RoboTaxi商业化收费运营,全无人驾驶区域达168平方公里。此外,AutoX已在全球建成10大Robotaxi运营中心,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旧金山硅谷5大国际一线城市实现了Robotaxi的常态化测试与运营,其全球总全无人驾驶区域达300+平方公里、全球总自动驾驶运营域超2000+平方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今年5月在特斯拉股东大会上表示,未来FSD(完全自动驾驶技术)一定会比人类驾驶员安全十倍。而马斯克的远期目标之一就是让闲置在停车位上的特斯拉成为一辆Robotaxi,并为特斯拉车主带来额外的网约车收入。
另外,如祺出行、滴滴出行、T3出行、曹操出行等传统网约车平台公司也早已意识到了Robotaxi未来可能对现有的网约车市场格局带来强有力冲击,因此纷纷在Robotaxi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其中,如祺出行的Robotaxi运营车型由广汽研究院与小马智行联合为其打造,该车型是搭载了小马智行第六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的广汽埃安Aion LX Plus。
滴滴则将在2025年实现首款量产Robotaxi接入滴滴出行网络。4月13日,在滴滴自动驾驶举办的开放日活动上,滴滴自动驾驶发布了首个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以及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同时还公布了在技术、硬件、量产以及新业务探索方面的进展。据悉,滴滴自动驾驶的首款量产车型计划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3年7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