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降碳如何影响汽车业

如今,我国在低碳转型上的探索已初见成效。据生态环境部公布数据,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3亿吨,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交易价格逐步提升。与此同时,伴随国内绿色贷款、绿色金融等碳排放相关金融市场发展雏形初现,依托增量资金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带动当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1亿吨。在此背景下,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节能降碳”再度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对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建议中提出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步推进节能降碳”。而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陆续制定,“降碳”进程显然已与汽车及相关产业链息息相关,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各类提案中被多次提及。

继续深化“双碳”制度建设与标准完善
当前,国内碳市场建设在制度保障、监管与评价体系层面仍需完善。为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双碳”相关立法顶层设计、相应制度安排、“双碳”工作统筹管理等话题,民进中央在《关于强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度保障的提案》中提出,亟须制定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法律加以统领、规范和协调各部门及各利益相关方采取共同行动,尽快推动建立以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与此同时,多位代表委员也为完善碳市场政策顶层设计及配套举措带来各类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带来完善现有碳排放管理机制的相关提案。他表示当前需要在制度保障层面,继续优化碳市场配额及履约机制,并以配额为基础实现对碳金融产品种类的创新,从而突出其资产属性,提高企业参与碳减排的积极性。同时,他还建议加快制定、实施商用车领域的碳积分管理办法,借鉴但区别于现有乘用车双积分制度,结合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的发展特点,通过技术、政策等手段,多技术路线并举,科学有序促进商用车低碳转型。“由于商用车车型品类繁杂、质量跨度大,且各类车型的应用场景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商用车‘碳积分’制度在设计之初全面统筹、通盘考虑,既要注意规则的通用性,也要对不同场景、不同碳排放当量车型做针对性设计。”
可以预见的是,将“碳积分”制度引入商用车领域能极大提升其减碳进程,但同时也不可忽视此举将会对传统企业造成不小的减碳挑战与转型压力。因此,李书福建议商用车“碳积分”的实施应做好政策的细化与衔接,可以在城市公交、物流、港口等公共领域的固定场景先行实施,因“地”制宜推动该领域碳积分发展。在此基础上,他还认为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应稳中求进,实施环节分区域、分步骤,应优先关注成熟度较高且应用场景固定、未来潜力较大的轻型商用车产品,并针对这些产品制定对应的管理流程、积分统计规则及数据收集体系。而对于中重型商用车产品,则先重点考虑实行鼓励和政策引导,待条件成熟后再纳入到积分管理制度体系内。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同样对碳排放管理制度建设表示关注。他对标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逐步出台强制性手段要求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和碳信息,而国内尚未有统一的碳信息披露框架的现状,建议首先健全碳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加快建设统一透明的碳排放管理体系。赵柏基表示,可考虑借鉴现有国际主流气候信息披露框架,从而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信息的地位和作用,让碳信息披露工作有制可依、有法可依。同时考虑将第三方鉴证制度引入碳排放数据管理环节,以完善碳信息的披露和监督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则从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方面带来提案,呼吁建立关注公平转型的转型金融制度体系。她表示,转型金融主要指对于碳密集产业和“棕色”产业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考虑到公平转型的要求,需尽快出台发展转型金融的顶层设计文件,从而明确转型金融的界定标准,指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转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民建福建省委会副主委、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黄世忠则从规范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议题的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角度切入,呼吁国内尽快成立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的制定、协调机构,尽快明确我国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的制定策略。与此同时,关于ESG议题中的碳排放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建议工信部定期对外公布基础的能源及原料的碳排放因子,从而降低企业核算难度,增强市场对企业提供碳排放数据的信心。尹同跃还在《关于允许跨区域处置工业废物的建议》的提案中,建议梳理各省市限制工业废物跨区域转移的相关法规和文件,使技术含量高、碳足迹追踪完整、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企业充分发挥优势,从而带动提升全国工业废物循环利用水平。

碳市场机制仍需增强
对各类交易市场而言,价格机制是明确市场中资源配置、吸引社会投融资的一项基准。当前,全国碳市场交易机制仍仅有现货交易一种形式,暂无法提供排碳成本或减排激励的长期价格,显然已对碳价信号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造成制约。此外,全国碳市场较高的参与门槛和较多的准入限制也不利于发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间在边际减排成本上的差异,正限制着碳市场低成本促减排功能的实现。为此,对于如何完善、丰富碳市场机制,同样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领域。
在此背景下,李书福呼吁扩大全国碳市场参与企业的覆盖范围,并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有序、分批将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范畴,争取在“十四五”期间纳入数据基础较好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行业,随后将重点排放行业在“十五五”期间全部纳入的同时,着手推进非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的工作。另一方面,他表示建立碳积分与全面“碳市场”的链接仍需要制定更多激励措施来促进相关企业的低碳转型,例如实现碳积分与碳减排量的互通、打通乘商积分互换等方法。
对于碳交易市场组织管理的发展趋向,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呼吁,应加快推动目前碳市场配额初始分配由“企业申请+政府审批”模式为主向拍卖为主过渡,充分发挥市场对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他还建议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和九省市的区域碳交易市场基础上,组建以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为会员主体的会员制全国碳交易所作为碳排放配额交易的统一市场,持续健全碳排放配额交易和登记结算制度。探索在统一的碳排放信息共享平台体系下增添客户服务及交易模式,开展咨询、经纪、做市、融资等业务,推动引入碳金融衍生产品,完善市场风险对冲及价格发现功能,从而解决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初期尚存在的配额分配机制不合理、碳税机制缺失、交易市场分散等缺陷问题。
另一方面,面对当前碳市场交易主体及入市门槛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认为,应积极鼓励民间市场主体自愿交易,开放非控排企业、机构及个人进入碳市场,利用好市场化机制来增强碳市场的覆盖面和活跃度。由此,他建议根据当前不同类别新能源项目的市场存量及项目针对CCER机制的额外性,甄选出一批符合碳市场交易需求、能稳定推进碳市场有序发展的自愿减排项目,积极推进新能源行业参与到碳市场交易环节。与此同时,曹仁贤和李书福均建议加快民间碳普惠体系建设,记录、量化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参与低碳场景、践行减排的行为,鼓励基于碳减排生活方式的创新创业,引导低碳消费,形成全民降碳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产品碳足迹追踪
“碳足迹”同样是今年全国两会中讨论度较高的双碳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震表示,应利用目前欧盟“碳关税”尚未正式起征的重要窗口期,积极、全面、系统地应对全球碳中和竞争新规则,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双碳”进程。为此,黄震建议要加快国内重要行业和产品的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体系与基础数据库建设,自国家层面建设企业碳排放数据在线直报系统,从数据层面为行业和产品做好基础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关于我国动力电池护照及配套政策研究的建议中提出,要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发挥中国产业链完善、应用数据丰富的优势,针对碳足迹、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实际管理需求,研究设计我国电池护照,并将其作为我国电池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工具,以确保产品碳足迹核算中所有清洁电力的低碳属性都能发挥最大价值,从而能参与到全球碳中和规则制定,推动与欧盟建立电池碳足迹管理互认机制。
据悉,曾毓群所提出的电池护照是一种包含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的信息管理体系,包含其制造历史、化学成分、技术规格、碳足迹等关键信息。如今,欧盟《新电池法》已针对多种碳排放信息及其足迹提出要求,因此对标欧盟进度,加快推动我国的动力电池护照的配套发展,将引导消费者对低碳、绿色、负责任的电池产品选择力度,从而促进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绿色发展进程。
此外,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碳足迹认证、评级及激励机制的完善方面,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除行业主管部门尽快出台并规范认证标准及流程、建立产品评级和公示制度外,可以引入市场化激励机制,对锂电、氢电、铅碳等多种动力电池碳足迹技术路线进行鼓励,打造更多安全高效低碳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应用场景。他还呼吁建立新能源动力电池碳足迹行业数据平台,建议相关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产业链骨干企业,围绕能源类型、原材料、生产制造和回收利用,建立口径、标准一致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行业数据库,支持行业内可共享碳足迹的数据获取、存储、挖掘和处理分析,为新能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碳足迹评估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3年4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