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 > 行业资讯

三部门:推动汽车、能源与交通行业融合发展

在双碳、能源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等目标要求下,汽车、交通与能源行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近日,科学技术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相关领导介绍了他们在促进行业协同方面的想法。

科学技术部:两项重点工作,驱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雨东指出,当前交通行业减排降碳任务十分艰巨。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是能源交通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选择之一。我国在“双碳”目标和固有的能源资源禀赋背景下,大力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不仅有助于交通行业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还有助于有效吸纳不平衡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能源安全。
有数据表明,交通领域用能占全国总用能源的11%,目前大部分为化石燃料,碳排放也占全国碳排放的11%左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不改变用能方式,交通碳排放量还会不断增大,因此必须发展新的替代方式,而交通载运装备的新能源、清洁能源替代是交通领域减排的最有效措施。
张雨东表示,从目前各种技术路径和实践来看,氢能和燃料电池是最具潜力的替代方式,从我国能源禀赋看,光伏、风电加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将是我国能源电力的基本构架,以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能源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但我国风光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人口与产业又集聚在东南沿海,能源供给和消费空间的不匹配难题有待解决。光伏和风能的季节性波动性强,能源供需时间不匹配,大规模储能技术路线尚需深度研究。氢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重要路线之一,是构建多元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实现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
张雨东建议,应瞄准关键节点,全链条布局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早在2001年,科技部就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总体研发布局。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条技术路线同步推进,经过多年努力,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从小到大。
据张雨东介绍,科技部坚持长远,坚持发展该技术路线,并给予了长期的支持:
一是部署从绿色氢能供应到终端应用全链条关键技术攻关,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氢能技术、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等重点专项,围绕氢能绿色秩序与规模转存、安全存储、快速输配、便捷改制与高效动力系统高效环节,与燃料电池电堆等方面持续开展攻关。
二是依托国家重大活动推进大规模燃料电池示范运行,今年北京冬奥会、残奥会期间,有超过1200辆燃料电池汽车在冬季严苛环境下持续稳定运行,实现全球规模最大的绿氢功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三是积极探索多场景氢能高效安全利用新模式。2021年科技部与山东省政府联合启动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以建设一条氢能高速,两个氢能港口,三个科普基地,四个氢能园区,五个氢能社区为目标,在山东四个城市开展光伏、风电电解水制氢,管道输氢,热电联供等工程化示范,力争形成一批引领性标准规范,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氢能综合应用示范样本。
张雨东相信,随着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以及有效的工程化示范,必将为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他还表示,当前要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定位。
张雨东透露,下一步科技部将重点开展两方面工作,驱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持之以恒支持氢能与燃料电池基础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原始驱动力,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在高温、质子导电、电解制氢、波动性电源电解制氢、绿氢转化等方向开展过程机理研究,探索高温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推动高参数、模块化、氢动力系统测试方法,支持氢动力高速列车、氢动力船舶等氢能交通工具发展。

另一方面,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强化氢能与燃料电池科技创新整体布局,围绕创新链构筑产业链。面向“双碳”背景下西氢东送、海氢陆送等场景,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等能源高效制氢技术和管道、船舶等远距离、长时间、高效率氢能输配技术,持续研究氢能安全性、经济性评估技术,为构建科学有序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提供科技支撑。

交通运输部:4个“加强”破解交通与能源发展难题

“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国正在由交通大国阔步迈向交通强国。”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林强表示,交通与能源的关系密切而多元,回顾历史,每一次能源革命必然带来交通的深度变革,同时交通的不断发展也对能源产生积极促进并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推动交通和能源技术加速发展,交通和能源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已成为新的时代课题。《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均提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和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推广使用新能源、智能化部署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为破解可持续交通发展难题指明战略方向。
据林强介绍,交通运输部为此主要做了以下4项重点工作:
加快顶层设计。交通运输部与科技部联合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同时专题部署新能源与清洁能源研发应用,联合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共同发力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科研攻关。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专项,布局交通自恰能源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等研发任务,引导行业产学研用协同,共同开展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关键技术攻关。
加强示范引领。实施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强化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如天津港绿色智慧码头示范工程利用风能和光伏发电打造全球首个100%绿电自给自足零碳港口,在高速公路使用光伏发电实现交通能源融合方面,相应实践也取得初步成效。

加强标准供给。交通运输部发布《绿色交通标准体系》,收录240余项绿色交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已发布标准涉及燃料电池客车、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纯电动汽车和城市客车等,为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提供标准基础保障。

国家能源局:有序拓展氢能在商用车领域应用

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终端绿色零碳,应用前景广阔的二次能源,不仅得到国际上的普遍重视,还是未来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已经初步掌握了氢能制储输运各环节关键技术,部分区域开展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加氢站30余座,冬奥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交通领域的全面绿电供能。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各环节关键技术加速进步。
据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介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氢国,氢气年产量产能超过4000万吨,产量超过3400万吨,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注、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地方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氢能发展,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大型企业率先示范,各环节关键技术创新发展,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发布氢能发展计划,例如环渤海三大区域氢能产业已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可再生交通制氢等项目在华北、西北等地积极推进。在氢能加注方面全国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占全球数量40%。在多元化应用方面,除传统化工钢铁等工业领域,氢能在交通、能源建筑等其他领域正稳步推进试点应用。
在交通领域,我国现阶段以客车和重卡为主,正在运营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车辆数量超过6000辆,登记在策的氢燃料电池车接近1万辆,约占全球运营总量的12%。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和应用市场。
据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介绍,国家能源局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汇同有关部门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多场景高效利用等方式,大力推动氢能技术发展,积极引导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积极引导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能源法》送审稿中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坚持创新引领,安全优先,清洁低碳、示范现行的原则,引导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持续推动氢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会同科技部印发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规划部署了“十四五”期间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重点开展的技术创新任务和路线图,强化短板技术攻关和前瞻性技术创新,通过集中攻关一批,实验示范一批,应用推广一批,引导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以燃料电池为切入点,推动氢能多场景高效利用。国家能源局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北京、上海等五个城市群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以技术装备创新为引领,带动氢能以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支持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氢能产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大力推动氢能生产、储运和应用技术的工程化示范。
向海平表示,虽然上述有关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但是总体来看,全球氢能产业尚处于初期示范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他认为,未来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要准确把握氢能在能源革命中的战略定位。发展氢能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能源革命的核心要义,从我国国情和能源发展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氢能在能源革命中的战略定位。坚持绿色低碳方向,充分发挥氢能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中的作用,确定我国氢能发展战略。
对此,刘亚芳也指出,可再生能源制氢可以替代部分油气资源,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油气对外依存度,氢能在未来交通体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充分认真谋划,积极有序推动氢能产业健康发展,要加强力度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
要充分认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形势。目前我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持产业发展基础性制度滞后等诸多挑战。向海平强调,我们必须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前瞻性技术和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重视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构筑起推动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
为有序推动氢能高质量发展,针对当前国内部分城市发展氢能产业中遇到的问题,刘亚芳还建议,各地要立足本地氢能供应能力、产业环境和市场空间等基础条件,结合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特点,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在中重型的车辆中的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在客车、货车的市场应用。逐步建立燃料电池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等领域交通应用。推动大型氢能航空器研发,不断提升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市场规模。
要坚持开放创新,积极开展氢能发展国际合作。各方应积极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向海平指出,自主创新当然不是封闭创新,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数字革命正在推动世界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大变革。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只有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加快推动氢能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助力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贡献中国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