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蹊:全球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发展与“一带一路”部署建设

2019年4月16日-18日,备受瞩目的2019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开放、绿色——聚焦汽车产业变革与机遇”。本次论坛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11个主题论坛和2个同期活动组成。其中,在4月17日下午举办的“汽车产业国际化与‘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主题论坛上,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产业研究中心项目经理李成蹊女士发表了“全球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发展与‘一带一路’部署建设”。以下为演讲实录: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产业研究中心项目经理 李成蹊

各位下午好,非常荣幸和各位简单介绍一下上海国际汽车城在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平台搭建中的一些体会。刚才邵总和常部长从车企角度介绍了“一带一路”战略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这边希望能够从政策和示范角度给大家做一些介绍。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全球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发展项目的发起历程,第二这个项目对“一带一路”沿线电动汽车产业的部署建设推广作用。

    首先给大家介绍三个概念,第一是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EM,第二电动汽车倡议EVI,第三中国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EV ZONE。在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EM其实是2010年由美国能源部首次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推动全球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型,目前有中国、加拿大、日本在内26个国家是它的成员国,每年举办一次会议,主要是通过倡议和挑战来推动我们整个目标的达成,目前它的领域还是比较广泛的,包括风能、核能、太阳能以及能源管理、能源金融,其中电动汽车是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动汽车倡议EVI是2010年提出的,是中国和美国最先牵头,目标是2020年全球范围内推广两千万辆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有16个成员国,中国和加拿大是领导国,下面是为了推动EVI的活动,包括一些出版物对话机制、承诺,每年会出版一个全球电动汽车展望,还有聚焦城市范畴的电动汽车城市案例集。
    中国是推动发起EVI的主要成员国,它提出以城市为抓手推动整个EVI目标达成,所以2011年中国科技部确认上海代表中国成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所以EV ZONE就在这个场景下应运而生了,EV ZONE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了很多应用模式的创新,聚焦在消费者客户宣传上的试乘试驾中心,以及聚焦在数据分析采集的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监控中心以及出行服务的一些探索,包括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模式EVcard,以及电动大巴的租赁模式驿动,主要聚焦在企业班车的定制化服务上。这几年融入了汽车销售元素在里面。除了应用模式创新以外,EV ZONE在不断搭建整个平台以及服务体系建设,为上海市的企业政府以及行业组织提供支撑以及服务。
    基于EVI,我这边简单介绍两个概念,一个是EV3030挑战,第二是全球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发展项目EVI是2010年由各个成员国发起,经过5年发展,2015年各成员国提出深化发展目标,所以EV3030挑战就在这个背景下成立了。它的目标是2030年在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到轻车销量的30%,经过2015年提出的两年的探讨,2017年在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上,由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正式发起这样的挑战。
    EV3030挑战有五个重要方向是EVI各个成员国以及国际能源署提出的,其中中国因为基于EV ZONE建设的良好经验,提出全球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发展项目,希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一百个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其实PCP目前也是EV3030最重要的抓手。从某种程度来说,PCP推进了前面四个重要的方向达成。
    刚才说了PCP目标是五年内建立一个一百个电动汽车示范城市,核心是促进城市经验交流和最佳实践复制,最佳实践是一个城市推广电动汽车采取的一些项目、计划以及政策驱动,比如刚才说的EV ZONE就是上海市最佳实践。
    第九届清洁能源部长级CEM会议上,2018年科技部副部长李盟、国际能源署署长与芬兰能源部长共同发布了PCP。同期为了承担整个项目的具体计划,推进科技部批准了工程学会,上海国际汽车城联合国际能源署共同设立了PCP联合秘书处为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企业提供服务。
    PCP有几个关注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服务、公共交通以及出行服务的建设,秘书处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进一步加深城市、政府之间的对话,同时发现最佳实践案例以及它的副值运用。通过跟踪和报告进行城市之间数据信息共享,同时通过每年一度示范城市论坛以及研讨会的举办,来支撑城市、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对话。
    大家可以看到右上方是2016年电动汽车友好城市与所在国家之间的市场份额对比,其实可以明显看到在国家主要城市,它的市场份额比例占据整个国家比例是非常高的。这是城市对推动整个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设立这个项目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城市来为未来出行服务提供一个创新实验的土壤。
    大家可能关注到刚才不管是EVI还是EV3030成员国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欠缺的,当然这可能和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环境有关。这样情况下,如何将中国先进的技术示范以及市场或者政策经验带出去,是我们PCP重要的抓手,而“一带一路”正好是为抓手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
    通过“一带一路”的多边合作机制,我们可以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与我们中国的这些示范城市进行对话和战略合作的对接,更进一步发掘市场范围内的潜力。
    下面几个是我们2018年EV1年度报告的成果,这一张是我们全球电动汽车主要是聚焦电动轻型乘用车市场销量的分布图。右手边各个颜色是不同国家的分布,红色虚线是整个市场份额,大家可以明显看到2017年最左列绿色中国,它的市场份额大概就只有3%不到,从体量来说,中国还是占据全球最高的。
    第二是我们全球公共充电桩以及私人充电桩的规模,大家可以看到2010年到2017年,不管公共充电桩也好,私人充电桩也好,大幅度提升。从颜色当中可以看到,私人充电桩是占据了整个充电桩的80%的比例,还是非常高的。右手边是电动轻型乘用车的保有量和充电桩数量对比,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右边的饼图上,中国的中国快充桩,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中国可能相对其他国家,更依赖于公共充电桩的使用。总体来说,中国公共快充桩和慢充桩都占据了主要部分。
    电动汽车发展肯定带来电力需求提升,大家可以看到左手边的柱状图当中,电力需求从2015年到2017年是稳步的提升过程,当中是包括两轮车的。右边边是我们EVI一些国家,他们电力需求的对比,大家可以看到91%电动汽车电力消耗来自中国,之所以有这么大电力消耗,可能因为中国两轮车电动消耗比例非常大。
    其实政策对整个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是有非常主导作用,所以我列了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环境,大家可以看到泰国2036年发展120万辆电动汽车,像智利发展2016年公共气汽车电动化比例25%,南非等虽然规模非常小,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它一个信心,逐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向未来迈进。
    刚才是国家层面,现在是城市层面,像南非开普敦、墨西哥城、厄瓜多尔首都等城市,他们都陆续推出一些政策,比如像限制内燃机进入特定区域,限制柴油机以及大部分加入了无化石燃料道路宣言,不管是城市也好、国家也好,这些“一带一路”的地方政府都是在逐步的推进更加绿色的环境道路展成。
    刚才我介绍了不管是从销量上来说,还是从充电设施、电力需求来说,中国占到了全球整个产业非常大的地位是领头羊的地位,所以如何利用好中国的这些产业经验,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对接和对话,是我们秘书处重要的职责。
    从五个方向对比一下“一带一路”创意和PCP作为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创意他们之间的相似点。首先定位来说“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平台,PCP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平台。第二核心理念“一带一路”是更多互利共赢、互学共建,PCP核心主要还是刚才说的聚焦在最佳实践案例的复制。第三建设目标“一带一路”有绿色之路,PCP电动汽车示范城市是更加绿色的示范城市的建设。
    核心要义里面“一带一路”里面有共商、共建、共享,PCP聚焦优势互补、互赢共利的角度。主体框架“一带一路”希望共建一批重要的节点城市,与PCP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城市,试点示范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创意与PCP创意的有机结合,能够从顶层政策支持以及示范辐射效应两方面,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布局。
    刚才是意义,这边是我们秘书处希望通过一些路径进行“一带一路”电动汽车示范城市部署。
    第一是城市对话与信息交互,包括组织比较高级别的电动汽车领域的一些国际交流活,共话产业部署以及产业发展的方向,建立成个城市之间政府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分享成功经验。
    第二是我们示范效应与经验复制,刚才我们说了最佳实践案例的复制,希望针对“一带一路”环境与市场特征,展开针对性的培训与互访。
    第三产业布局与市场投资,我们希望邀请在座电动汽车领军企业加入我们,能够与我们“一带一路”沿线政府进行对话,深化政府企业合作模式,达到企业与城市共赢共利。
    最后是我们数据研究与政策分析,秘书处会致力于建立标准化数据指标与分析工具,跟踪我们“一带一路”电动沿线发展方向,出一些指导性分析报告,为大家所在地方部署开拓提供支撑。
    这是我们整个蓝色条线我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部署,三角是目前已经加入PCP的城市。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三角能够沿着蓝色路径落地在我们地图板块中。当然这个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全球领军,特别是中国领军企业、政府、行业组织帮助,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共同参与到我们的绿色环境建设中,共建一个更加绿色、节能的全球城市环境,感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转载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