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对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的四条总结建议

2019年4月16日-18日,备受瞩目的2019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开放、绿色——聚焦汽车产业变革与机遇”。本次论坛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11个主题论坛和2个同期活动组成。其中,在4月17日下午举办的“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不仅全程参与互动提问与小结,并在峰会最后进行了总结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 万钢

特别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为汽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设想,从各自企业的主张、眼光、实践之中提出了未来发展。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发展很重要的依据,我总结下来大概有四条,也不一定完善。

    首先,我们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现在汽车发展,重要的是满足未来出行的需求,这个未来出行的需求是什么呢?是安全、绿色、便捷、高效。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是满足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需求。今天的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今年苗圩部长今年宣布2012年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现在看起来实施完毕,正在启动研究2020年到2035年中国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规划,今天各位的真知灼见都是我们开放式做产业规划很重要的咨询依据,建议我们给付炳锋派第一个活,总结好大家的发言,把大家提出的希望反映到相关的部门去,今后的规划能够更加适应国际化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必然融入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大潮之中。
    未来发展很重要的就是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的发展要发挥更多的协同效应,从技术的层面上,电动化的发展需要我们更加着力去开发高效安全的电池、高效驱动系统,我们电子控制现在正在向智能化方向拓展,这里包括汽车联网也包括自动驾驶,今天大家所说的V2X,这个X可能包括车、路、交通设施以及包括交通未来能源网络,这些都说明未来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
    今天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发,我们正在共同寻找内燃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内燃机发展已经一百多年了,具体先是大功率的发展到了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的时候,发生了新的转向就是高效率的发展,这时候高速、水冷、高效率的发动机发生了作用。到了本世纪转换的时候,更多的方向向高效率和低排放的方向发展,而今天的新发展方向就是高效、低排放、低碳方向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对驱动系统实现机电一体化的设计和融合。
    与此同时燃料电池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正在研讨,像上汽的报告,告诉我们高档汽车、远程公交、物流、重卡,这些都是未来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我想今后发动机专业可能会转化为动力系统的专业,这些学生不光要学习热机、燃机的技术,也要学习电机的技术以及一体化融合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我们现在只不过在路上刚刚起步,大家设想我们有一条综合的系统,它甚至可以根据我们的导航和道路的信息来每时每刻规划我们驱动系统最佳的效率,那将是很有意思、很有挑战的一种智化能,所以智能化不仅是汽车驾驶的智能化,动力系统的智能化会是将来的重要方向。所以我们学科发展也要按照这个方向来走。
    更多的为顾客着想,就是提高他们将来在车辆使用上面的效率,这就是共享化,共享化我们今天明确了共享化它不是千篇一律的,它要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而现在数字化已经能够达到这样,需要我们更加发挥,共享要达到便捷、同时又是高效的目的。所以更多能够随性、随意满足顾客未来的需求,为顾客着想。
    我们的企业、汽车产业要更多为环保担当,今天大家都把环保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环保担当当中我们也谈到电动汽车未来可能起到双重作用,我们说的电动汽车包括了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他们可能会作为用电的系统、发电的系统、储能的系统。我要认真研究汽车电池再利用的系统。
    汽车动力电池是双周期的,它在汽车上应用完之后可以进行储能利用,有利于未来再利用,所以这里可以起到更多的作用,尤其是我们的车企承担起退役和再利用的责任,这是我们的担当,也希望大家更多考虑,刚才董扬说到吉利李书福,我在这个小区工作的时候李书福是我的常客,李书福有很多的想法,我一直在想说这个事成与不成可能是在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创新的大势。
    我们要靠企业家与企业人的创新发展动力,今天吉利没有说下一步做的大局,但是我们从报纸上看到和奔驰合作的Smart平台,我希望你们可以创造更多的奇迹。中国正在努力创建创新型社会,开放合作和创新是我们的时代主题,希望大家能够与更多的国际汽车公司、部件平台能够融入中国汽车创新发展的大潮当中,我们共同为汽车产业创造更好的未来。
    再次感谢大家,这里特别感谢中汽协和嘉定区为我们整个论坛所做的贡献,使大家宾至如归,得到很好的服务。我还想在我们整个讨论当中唯一没有休息的是后面的翻译,我当中很认真听了他们中文的翻译、英文的翻译,日文的翻译我听不准,我建议为他们也鼓掌,也建议他们从BOX里出来,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转载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